什么是辩证逻辑

任何一个哲学家思考的形式都必须采取辩证法的形式,从古至今,无一例外,其中最著名的是释迦牟尼和被认为是形式逻辑创始人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论辩篇》中详细讨论了辩证法,他将其视为一种通过讨论和问答来探讨和解决哲学问题的方法。因为形式逻辑不能用来思考问题,而是用来检验命题,即通过规则与方法检验前提或命题的有效性。例如三段论是用来确保从真命题推导出真结论。因此,形式逻辑简单而言是从前提向后推理的思维过程。而辩证法,不仅要从前提向后推理,同时更要从后向前推理去检验前提和命题本身。因此对于辩证法来说,问题在于前提或命题是否有效,对命题为真负责;而对于形式逻辑来说,在于前提到结论是否有效,不对命题真假负责。所以对于形式逻辑来说,无论多么严密的逻辑推理都不能说明为真。举个例子:

命题:乞丐与自由

一、形式逻辑: 前提1: 自由意味着没有限制或约束。 前提2: 作为一个乞丐,我没有工作的限制,也没有固定的生活方式。 结论: 因此,作为乞丐,我是自由的。 结论的反思:在这个形式逻辑的推理中,自由被视为一种没有外部约束的状态,乞丐的生活方式似乎符合这种定义。然而,这种推理忽视了自由的深层含义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性。它简化了自由的概念,未考虑到生存的基本需求和社会结构对个人选择的影响。

二、辩证逻辑角度: 命题A: 作为一个乞丐,自由意味着我可以选择任何地方作为我的家,不受工作时间或地点的限制。

反命题: 然而,这种"自由"实际上伴随着社会边缘化、缺乏资源和生存的基本保障。我被社会的种种结构性障碍所限制。

综合: 真正的自由不仅仅是没有约束,它还包括有选择的自由和实现这些选择的能力。对于乞丐来说,真正的自由可能意味着不仅是没有束缚的生活方式,还需要社会支持、机会平等和基本生存条件,才能实现更深层次的自由。这种自由需要通过社会变革、政策调整和个人努力来实现,揭示出自由的复杂性和相对性。

辩证过程的认识: 在这个辩证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乞丐的"自由"实际上是受到许多隐性限制的,而真正的自由可能需要社会结构的改变来支持和实现。这种分析揭示了自由的多维性,不仅是物理上的自由,还有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自由。

或者说,乞丐的自由来自被社会抛弃,这种自由不是一种个人选择,而是一种社会淘汰的结果。一无所有的自由不是自由。

通过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双重视角,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乞丐与自由"这一命题的复杂性,从而知道,如何深刻的去思考问题。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