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历史和逻辑认识中国所有问题的原因

1

看到各种专家和官员们发表的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见解实在说不到点子上,这种水平对于中国而言是灾难性的。因此,我今天告诉大家一个科学方法,然后去审视自己的发言和理论就会发现问题在哪。

因为,对任何理论或学术观点,首先看的是理论中的逻辑关系。如果逻辑关系错误,那么写再多也没有意义。有人说逻辑自洽就可以,这种理解不对。很多伟大的著作在逻辑上并是不自洽的,或者如英国哲学家罗素说的,大意是哲学在逻辑上的不自洽是它的特点。所以最重要的是逻辑关系。

首先要牢记,从古至今,无论哪种思想、理论或学说,在最基本的逻辑关系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论“人”和“自然”的形式变化是什么,衍生出多少概念和范畴,例如劳动与资本、绝对与相对、个别与一般、同一与差异、存在与本质、抽象与具体、感性与理性、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等等,都是对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所以中国古人也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对这种关系的理解需要辩证的分析,它既可以逻辑的理解,也可以历史的理解,两者是一回事。

但是如果不理解历史,那逻辑也是无法有效运用的,因为,不理解历史就是被规定或限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内,因此是狭隘的理解,而狭隘的理解按照逻辑就是斯宾诺莎指出的:“规定或限定即否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思想家、科学家、学者喜欢说“科学无国界”、“工人无祖国”、“国际主义”、“资本无祖国”……等等,就在于否定对历史狭隘认识,而需要广阔的视野或“上帝”视角,即需要正确的、科学的历史观。

因此,最好的还是历史的理解,而历史的同时也是逻辑的。所以始终始终要牢记,无论什么问题都是被最基本的历史或逻辑关系驾驭。对这种思辨方式,现在被称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实际这种定义没什么意义,马克思本人没有过这样的定义)。因此我们通过Google学术引用率排行榜就可以发现,马克思著作的引用率高居榜首,就是因为学术型学者们需要理解马克思的历史观点去理解本专业。如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指出的:马克思的理论比自然科学中任何一个发现都伟大,他的理论把人类理性扩展到可以抵达的最远的边界。贝尔纳和爱因斯坦对自然科学发展中的问题给出结论:认为物理学、生物学等一切自然科学只有在历史学的基础上才是可理解的。

而对历史的理解是通过价值形式理解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形式是什么?显然是”货币”,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指出的:“实现在货币形式上的价值形式,是极其简单的。然而,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探索这方面秘密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而对更复杂等和隐藏着更深刻意义的形势分析,却至少已接近于成功。”

所以,理解货币就等于理解了中国经济问题在逻辑上的问题了。而货币无非是社会关系,而社会则是阶级社会,因此它是在对抗中运动的、斗争的。阶级关系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在社会中的表现,在商品经济社会的逻辑关系中是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即资产阶级社会。因此,无论概念或范畴是什么,都要始终把握住这一点,即马克思指出的“既于的”。因此,理论或文章中的任何一句话都要以这个社会为前提,并通过回顾人类的全部历史过程去认识和解释当下问题。

2

因此,对一切问题的理解都可以归纳为“集中”和“分离”这两点以及两点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逻辑形式。至于在各个学科中怎么理解和表述、使用的概念不同则是另外的问题,但这个形式是一定的。所以,在理论中对这个形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是一个人、一个民族在思想、科学和实践成就上的绝对标准,是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唯一尺度。而我国学者对此一窍不通,这是绝对不行的。在当前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不理解这个基本问题对于中国来说是灾难性的。

在马克思那里,他将这种形式称之为“资本的二重性”,这个发现和研究是思想和科学的里程碑,是迄今为止人类在思想和科学成就上的最高峰。因为过去人类历史在思想上,对集中和分离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称之为“道”、在古希腊称之为“阿派朗”、在《圣经》中称之为“上帝”等等,在现代则称为“资本”(这些概念是非人格的),而对这些概念是什么以及它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以及怎么把握它并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发现和研究,只有马克思做到了这一点。

所以,马克斯·韦伯说:马克思是关于资本主义这门科学的开创者。爱因斯坦说过,经济学的研究在方法上与物理学是一样的,但是难度更高,因为这种研究面对的对象更复杂。或者如波普尔说的:“马克思的出现让社会学再也不能回到从前了…所有现代学者都应归功于马克思。”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问题是人类有文字记录以来所有思想中的根本问题,例如在《道德经》、佛学、古希腊哲学、犹太教、基督教中都一样,只不过由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不同,所以在认识上不一样。例如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的:“货殖是一种二重性科学。”佛学中的色空二者关系问题;《道德经》的人道和天道、有无关系问题、《易经》的阴阳关系、物理学的波粒二象性、双缝干涉实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等。而其它如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等都会发现到处都有类似这种关系问题,又比如《庄子》中庄周梦蝶的故事,等等。

对历史以及思想的历史就可以很清晰的认识到并把握住所有问题的这一基本的逻辑关系特点。而这些思想的变化是历史的,同时也是逻辑的。因此,当我们理解历史后,就能通过逻辑关系发现中国所有领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了。一句话:只有资本集中的运动形式,而没有资本分离的运动形式。这是导致中国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方式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现象表现为“意识形态斗争、思想斗争、政治斗争等。”

资本的集中和分离是资本主义中的核心问题。资本的二重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本的集中和分离这个运动的形式中才能是合理的、进步的,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基础。所以一切历史冲突,无论是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等任何领域的问题都是这个问题的表现,经济危机的本质就是没有处理好集中和分离这个问题。

而我国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都是集中形式,所有政策都无建立出分离形式。例如,货币发行到了如此规模,用尽了所有方法,都无法形成货币向社会流动,因此导致中国社会所有领域都爆发了危机。房地产危机、各个行业的“卷”这种屁大点事天天穷折腾。其实很简单,因为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所有政策要围绕社会关系这一货币的本质进行,换句话说,金融稳定的基础是货币在社会的充分流动,而不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金融稳定,完全搞反了。

所以在疫情期间西方国家拼命向人们发钱才是维护金融稳定。你国家作为资本家在手中拿着钱没有用,任何国家和政府最大的错误就是误以为掌握了货币就是掌握了权力,以为有了货币就能干事,实际恰恰相反。社会关系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吗?这不跟想把Wi-Fi信号抓在手里一样的无知吗?而且还天天找谁把我家Wi-Fi信号抓手里了,这不疯了吗?所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指出:“货币主义一切错误的根源,就在于看不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关系,却又采取了具有一定属性的自然物的形式。”

3

为什么中国社会“卷”成这样,就是因为各种政策都是集中的形式,这种集中的形式是从社会中不断的抽血,造成社会普遍的贫困,生产的基础失去了力量。用个比喻就是:头(生产)越来越大,身体(需求)越来愈小。即,生产力的发展不是形成金字塔形式,而是逐步形成倒金字塔的形式,所以卷的本质就是资本运动的形式是:生产在不断扩大,但需求在不断缩小。越生产,需求越缩小,进而产品价格越来越便宜,但却越来越没人买的的经济形式。所以,对于企业而言,生产是死,不生产也是死。

人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或者说误解,就是认为商品价格和价值是由成本与利润构成的,对于企业来说,这种认识当然是正确的,但是从资本去看,是不正确的。所以马克思说“资本的形成不能由商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偏离来说明”。既是,又不是;不是,又是;必须是,但又必须不是。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理解集中和分离的关系问题,即生产力与交换关系这一根本问题。按照《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最后马克思对以往经济学理论发出了挑战:“从货币占有者变为资本家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这就是问题的条件。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跃吧!”

理论问题不在这里进行赘述了,我们只要理解历史和逻辑关系就可以了。在资本以集中和分离的逻辑关系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只有集中怎么会不爆发经济危机呢?换句话说,社会怎么可能承受这种运动形式呢?结果只能崩溃。而且,资本集中是以分离为前提的,人类全部历史都是分离的历史,同时也是集中的历史,一切革命都是如此。

例如,原始社会中,人依附于自然界产品维生,被依附于奴隶主的奴隶社会所取代,这是人与自然的分离;而奴隶社会被人需要依附于土地的封建社会所取代,这是人与人分离;而封建社会被人需要依附于资本的社会形式所取代,这是与土地分离,即资本以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为前提。

所以,资本主义制度的充分发展就必须要将“分离…与不断扩大的规模再生产出来…没有这种分离,资本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立起来。”而对这种形式的认识和实践就是社会主义。因此必须要理解的,正确认识、实践、发展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错误就在于他们把资本的集中当作自然规律,而没有认识到全部历史都是以分离为前提的,是在分离中才能建立起集中。正如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说的“实际的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个方面的一种正确的认识”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因此,在资本这一个基本条件下,真正的中央集权是通过摧毁国家机器及其官僚体系,形成权力的分离而实现的。所谓摧毁很简单,就是官僚们只需要知道是社会决定他们的饭碗,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办了。而始终无法集中权力,是由于中央的权力所能集中是行政权,简而言之,貌似集中的是权力,实际集中的是影响官僚体系成员的官帽和饭碗的权力,这根本不是中央集权,因为影响不了社会。

这是由于官吏只是对自己的饭碗负责,而不需要对社会负责,这造成社会一盘散沙,人的智力严重退化,精神疾病、暴力行为丛生。所以,建立在沙漠中的房子能立的住吗?唯一能够让社会成为一个整体就是经济。所以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就是集体主义,当然,完全的集体主义是需要彻底的分离形成个人所有制之后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形式。而这种形式只能建立在以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并彻底完成之后的结果。

因此,无论从任何方面讲,都必须把集中和分离作为国家发展的全部内容,所以任何国家政府的职能就是两个,管理生产和再生产,或生产的管理与分配的管理。例如,民政、教育、医疗卫生就属于管理分配的部门;而发改委、工信部、海关、商务部等属于管理生产的部门。公检法是维护这种秩序的部门。所以任何国家都属于资产阶级的国家,资产阶级的政府,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阐述的很清楚了。

这个理论的逻辑关系如果通过科学理论去理解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进程,这个进程中是人与自然的真正的统一。在这个进程中,阶级关系以及斗争是这个社会的运动形式,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

4

所以,理解资本内在的集中与分离的对抗性质是任何理论和实际工作的核心,而我国理论工作和政策制定者们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造成出台的所有政策反而加速了集中,造成社会“卷”的一塌糊涂,这种趋势下去只能全面崩溃。网络上意识形态上的乱象就反映了我国在科学理论方面极端落后的现实,他们认识不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二重的。由于不理解资本的二重性,造成我国在所有方面全面被动。因此,科学的认识资本二重性不仅是经济工作的要求,而是一却工作的要求。

例如,外交工作的方向和内容直接就能反映出是否理解资本二重性,即,外交是为国家利益服务,即为资本集中服务,还是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即有利于资本二重性的合理发展服务。还比如对单极世界和多级世界的看法就直接反映出是为资本家服务还是为工人阶级利益服务。所以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应该“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监督本国政府的外交活动,在必要时就用能用的一切办法反抗它。”

这个逻辑并不复杂,因为,资本运动的规律是单极世界发展方向,不可能是多极的:它的二重性决定了资产阶级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活动都在其中,因此不可能在经济发展上要求是全球化或国际化的,即单极的;而在政治上妄想是国家化的或地区化的,即多级的。所以《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倡导无产阶级必须组织成为国际主义性质的组织,因为,资本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运动形式,它所形成的单极的世界体系不仅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然和结果,同时也是工人阶级运动和解放的基础。也就是不能说,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全世界的,而无产阶级却独自的在本国争取自身的利益与解放,这是不可能的,而必须是与资产阶级一样,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无祖国”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对应“资本无国界”这一规律而说的,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口号,而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内在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的实践要求。

否则,无产阶级不仅不能争取自身的利益,而且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因为,无产阶级的不幸不是资产阶级造成的,而是规律本身造成的。因此,无论对资产阶级而言,还是对无产阶级而言,都必须通过对资本规律的科学研究和理论去说明问题。所以马克思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对抗或较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以铁的必然性表现出来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