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汽车行业的内卷
1
这几天广汽集团曾庆洪和吉利集团的李书福对汽车市场“卷”的看法引发了热议,他们认为“卷”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而与之相反的观点是比亚迪的王传福与长安汽车的朱华荣,这二位认为“卷”是正常的,朱华荣认为“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过程”,王传福号召“所有企业家都要拥抱卷参与这种卷”。
就这四家汽车公司而言,负责任的说,无论在中国国内,还是在世界汽车市场,能够代表中国汽车产业水平的是广汽集团和吉利集团,而绝不是比亚迪和长安汽车,而且这两家与前两家差距很大。所以,这种“卷”根本就不是“良币驱逐劣币”,而是“劣币驱逐良币”。因为,真正能够在世界市场,尤其发达国家市场与国外其它品牌竞争而且具有优势的不是比亚迪和长安汽车,而是广汽和吉利。
比亚迪和长安汽车这种其实就是“耗子扛枪窝里横”,其战略规划的本质就是“大力出奇迹”这种粗鲁的想法,无非是汽车市场的“拼多多”而以。所以,价格战和舆论造势是他们唯一的武器。广汽和吉利之所以反对“卷”,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卷”,而是这种卷法不符合他们在历史中积累起来的技术、供应链和规划出并已经初步完成的的产品计划和路线。
换句话说,这种“卷”伤害的是他们的历史积累。也就是说,广汽和吉利的产品规划是以参与到世界市场竞争为目标的,因此在供应链体系、技术路线、产品品质等各方面的成本高于比亚迪和长安这种以“价格”为导向的企业的。不同的技术路线背后是不同的技术体系中的各种关系,其中包括不同的管理成本、分工体系、劳动力素质、生产方式、原材料、资源类型和资本的要求等等,因此,通过“卷价格”这种方式只能是“劣币驱逐良币”,而不可能是“良币驱逐劣币。
所以,面对这种“卷”,而且这种情况如果是唯一能够胜出的方式,那等于让广汽和吉利放弃自己以往历史中的积累的技术、供应链体系等等一切构成他们企业优势的方面,而选择以价格为导向的竞争,也就是李书福说的“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
长此以往,将让中国汽车产业失去在世界市场竞争的能力。因为,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供应链体系等等不是想要就要,想有就有的,是通过历史积累而构成的,一旦陷入到价格战的泥潭中,也就意味着必须把自己以往积累的各种优势根据“卷”的情况不断的进行取舍,这种竞争造成的企业状况是根本不可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和结果是中国社会将付出惨重代价。
正如我们看到的,美国和欧盟要求比亚迪提供政府补贴、运营、供应商的信息,而比亚迪选择退出美国市场,同时不敢配合欧盟调查。而我相信,广汽和吉利经得起这种调查,这就是企业能力和水平的根本区别,这就是价格背后所代表的技术、品质、供应商等等方面的不同。如果“卷”是唯一能生存的方式,那就太简单了。问题在于,情况不是这样,在广阔的世界市场中,靠“卷”是不能生存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广汽和吉利必须对历史负责,不能让“卷”毁掉在历史中积累起来的、足以让自己在世界市场参与竞争的的基础体系,也就是说,广汽和吉利必须以世界市场为基础,去看待自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正如马克思指出:“一般来说,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和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126页)马克思指出:“一切生产部门的共同基础是普遍交换本身,是世界市场,因而也是普遍交换所包含的全部活动、交易、需要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20页)如果“卷”让广汽和吉利放弃这一切,把自身降低到靠“价格”才能生存的地步,那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悲剧!
2
比亚迪这种毫无底线和原则的“竞争”方式摧毁的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基础,即生产关系,是“劣币驱逐良币”,是以牺牲社会整体利益为代价的。美国和欧盟对比亚迪的调查就是在调查它的产品背后是什么问题?其中一点是要提供供应商体系的完整信息和运营方式。因为,竞争的本质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在商品背后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关系。而对运营方式和供应链的调查则可揭示出比亚迪对经销商、小资本、供应商、工人等各个方面的压榨情况。
正如几位网友说的:“以民族之光、狼性、协议奋斗者、员工996,自愿放弃休假,24小时手机待命,从劳务派遣公司招拧螺丝工人,想招就招想踢就踢,按最低基数交社保,找头部零部件供应商做方案,做完立刻转包给嫡系小公司复制。小公司也是996,不交社保的狠角色”的这种运营方式”,“工程师的心思不在设计优化上,而是在想办法怎么去试探出材料的边界极限在哪里”从而降低成本,供应商被明确告知“现在就是价格驱动。不管你的能力如何,过去有没有出过问题,也抛掉了传统TR阶段的技术方案打分,总之,谁便宜谁赢”的竞标方式,而且“开的承兑汇票不是银行的,而是他金融系统里面的他们自己的。拿供应商的货款做资金池,拿他们的骨头熬他们的汤,对员工也是这样。你敢相信这些企业能造出好产品!?”
所以,通过以上问题并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完全推导出,低价格无非是通过对劳动的残酷剥削构成的,因此,“卷”的根本性质是对劳动价值的卷,是以伤害社会整体利益为基础的,他们利用了中国经济在下行的过程中,众多企业和工人求生存的愿望和本能,也就是利用竞争进行压迫,让工人和供应商们作出无奈的选择。换句话说,他们通过利用竞争而取得了“卷”的方法,同时,利用国家政策的不完善,通过减少劳动时间进一步降低成本,例如减少配套的零部件和整车的测试时间等等。
而广汽集团和吉利集团能干出他们对供应商和工人干出的这种事情吗?不可能,也不敢。正如一位网友说的:“汽车别的零件不了解不说,汽车线束了解,很多国产车安全气囊线束会用镀锌端子代替镀金端子,还允许安全气囊线束错配修正,日系车线束供应商不允许,哪怕是供应国产车线束,和日系车生产标准是一样的。”
因此,对于中国广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而言,这种“卷”的方式是通过伤害你们的利益,即剥削你们的劳动去成就他自己的,只不过你们不知道而已!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贵之所在。因为他揭示出了竞争背后的本质。
所以,低价格竞争并不有利于社会,如果说价格低的产品就是市场占有率的通行证,就有利于消费者,这种说法正如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讽刺的“这就是向无产阶级说,马铃薯比肉类对他们更有益。”因为归根到底,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财富增长,而提高人民的财富增长在于这个社会生产出的产品具有高品质和高价值提高人们的感性能力。所以马克思指出:广大无产阶级在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的同时,要提高自己的享受能力。因为,没有享受能力就意味着感性能力的发展不足,而感性能力是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因此,低价格的竞争不仅反映出了社会的贫困,同时反映出了制造社会贫困的原因,也反映出了人的发展的问题。所以马克思指出:“建立在贫困上的社会中,最粗劣的产品就必然具有供给最广大群众使用的特权。”(以上引用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105页)
低价格是以什么为标准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做过多的探讨。但是我们通过历史可以知道,当年福特T型车也降价,但是却是以美国工人72天的收入可以购买一台为目标的,而比亚迪的工人呢?一位网友评论说:“你的产业工人拧螺丝造出了这么多产品,自己收入又低,逼着上街游行要求加班。平时只能消费苍蝇馆子买地摊衣服……内卷就是一场瘟疫,会传染所有人。当看到有的公司不遵守法律,不尊重个体,一定要小心,他,让所有人都拉成跟他同一水平。”所以,当有些人指责广汽集团和吉利集团“玩不起就不要玩”的时候,是否认识到:你们是希望他们把自已降低到以坑害供应商和工人利益去参与价格战当中去吗?
且不说WTO规则问题,单从政治方面看,在美国政府的“以工人阶级为中心”的国家政策,和在欧盟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中,社会党国际(原共产国际、社会主义工人国际的继承者)作为执政党和参政党(如英国工党、德国社会党、法国社会党…等等)能允许比亚迪这种企业存在吗?不可能的,一旦被调查清楚比亚迪的真实面目,如果它在美国市场发展,那会被罚的倾家荡产的。一个不能在美国市场发展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
中国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时日本摩托车占市场份额的98%,而中国摩托车以价格战的方式仅用二、三年就占到了80%的市场份额,但由于质量低劣,如今降为不到5%的份额,日本摩托车重新取得了胜利。而这种胜利是产品背后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因为品质的背后是人或劳动价值的体现,一个不尊重劳动价值的社会,妄想靠价格取胜最终是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