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为什么持续下降

1

问:中国经济为什么持续下降,产品销售不动了? 答:因为货币无法向基层流动。正如我们看到的,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用尽一切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等各种方法都无法流入基层。这种问题以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在理论中可表达为: a: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之间的矛盾; b:生产与再生产之间的矛盾; c:资本主义占有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 e:资本集中与财富分配之间的矛盾; f:所有制矛盾; g:资本关系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矛盾; ………等等。

而对这些矛盾都可在货币关系中被理解,这是由于“货币和商品表现为处于过程中的价值或资本的存在形式,于是就产生了资本的各种定义。”因此,货币是一切事物,甚至是种类完全不同的事物的共同尺度”,“同时,“货币不是东西,而是一种社会关系”,因此“货币作为阶级对立的最高表现…”是“物本身以外的东西,它只是隐藏在物后面的人的关系的表现形式”。由于“货币是需求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资料之间的牵线人”,所以当货币无法向基层流动时,一切政策都是荒谬的。所以,一切政策都要围绕将货币流向基础即社会为所有政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而不是发展生产、创新等等这些问题。

因为生产和创新只不过是人们活动的产物,当这个基础缺乏力量时,生产就失去了它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货币失去向基层(社会)流动的力量,就表明社会的解体。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货币是把我同人的生活、把我同社会、把我同自然界和人们联结起来的纽带,那么货币难道不是一切纽带的纽带吗?它难道不是能够解开和系紧任何纽带吗?因此,它难道不也是普遍的离间手段吗?它既是地地道道的使人分离的“辅币”,也是地地道道的结合手段;它是社会的[……]化合力。”

因此,马克思指出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它最先发生在“实业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贸易中;自然,往往发生在有限的消费能力已经得到满足后,不过往往发生在供给超过了推测估计的场合。”企业难以驾驭这种市场(自然力),所有事先估计或制定的计划都是空中楼阁,剧烈的竞争只是这个危机的表现形式,“生产过剩只是由于它影响产品的交换价值才引起危机。”因为“生产力不可遏制的发展和群众的有限消费性之间的矛盾是生产过剩的基础。”

简单说,没有人意识到,货币无法向社会流动是危机的根本原因,它导致物质生产和社会需求的逐步脱离。因为意识不到货币本身只不过是社会关系的表现形式。当然“危机不过是给一些人带来巨额的利润,并给另一些人带来可怕的损失。”但革命的浪潮随着货币政策不合理而积累,而这种危机的结果就是暴力,即通过暴力达到物质生产与社会的结合。因为“资本主义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对人和物来说无情的保证生产过程的物质因素和社会结合达到成熟的地步”,而无论采取哪种形式。

而在政治上而言,在历史中最错误的也是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提高行政机关的效率和改正它的错误去应对这个危机,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国家不会相信自己行政机关的内在的无能……国家所能看出并企图加以改正的只是自己行政机关表面上的和偶然的缺点。”而是实际恰恰相反,问题不在行政机关本身,而在于它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形式。因此,政治“越敏锐,越活跃,就越没有能力去理解社会疾苦……越片面,因而越是成熟,越是相信意志是万能的,就越分不清意志的自然界限和精神界限,因而也就越不能发现社会疾苦的根源。”因此,由于这种这种状况,他们不可能会认识到

【以上按顺序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7页;第3卷518页;第4卷119页;第44卷163页;第23卷109页;第42卷150页;第42卷153页;第25卷548页;第44卷156页;第3卷613页;第26卷(2)602页;第46(上)442页;第49卷245页;第1卷480页;】

2

所以当前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生产是个死,不生产也是死。这就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说的:“既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又苦于资本主义生产的不发展。现代的、历史遗留下来的灾难压迫着我们,这些灾难的产生,是由于古老而陈旧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还在苟延残喘。使我们受苦的,不仅有活人,还有死人。死人控制了活人!”

因此,此时的中国经济已经不是生产和消费的问题了,而是社会性质问题了。扩大生产、消费、出口等方法只不过是进一步积累和扩大危机的形式,而不是化解的形式。因此马克思指出:“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个消费力还受到追求积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扩大剩余价值生产规模的欲望的限制。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它是由生产方法本身的不断革命,由不断和这种革命联系在一起的现有资本的贬值,由普遍的竞争斗争以及仅仅为了保存自身和避免灭亡而改进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的必要性决定的。因此,市场必须不断扩大,以致市场的联系和调节这种联系的条件,越来越采取一种不以生产者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的形式,越来越无法控制。这个内部矛盾力图用扩大生产的外部范围的办法求得解决。但是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隘基础发生冲交。在这个充满矛盾的基础上,资本过剩和日益增加的人口过剩结合在一起是完全不矛盾的;因为在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量虽然会增加,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和实现这个剩余价值的条件之间的矛盾,正好因此而日益增长。”(《全集》25卷272页)

我国目前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就是马克思所处时代中同样的问题。这个历史阶段问题已经被很多美国理论家和学者们准确把握了。这些矛盾导致外交斗争、思想斗争、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等等一切斗争。而我国的理论工作无法把握问题的根本,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宏观,而错误的把外交、政治、思想等斗争当成宏观问题,实际恰恰相反,这些斗争必须从最普通的人的日常活动中得到理解、解释和解决,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这里是科学开始的地方。

因此,不要再说中国发展是被外部势力阻碍着,也不要妄想通过外部解决内部问题。而必须认识到问题在于自身。所以,正如恩格斯给马克思的信中指出的:“只有软弱的政府才惯于借助外部冲突来摆脱内部的困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341页)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