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人都会读书

1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大家提醒我说几句。人人都能读书,但却不是人人都会读书,尤其是把书读明白更不容易。正如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版序言中的第一句话就提到如何读他的书并理解的问题。他没有答案,也不可能有答案。萧伯纳的《伤心之家》甚至写了一篇很长的序言去指导读者如何阅读和理解这部剧作。《资本论》的第二版和法文版序言都指出读者在阅读后理解很差,对此他说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鼓励读者“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为什么呢?

因为,语言和文字本身就是阻碍人去理解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更是如此,鲁迅在临终前唯一推荐中国人读的一本书是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写的《中国人的气质》,其中就指出中国人的“智力混沌”的原因在于语言,喜欢用事实说明事实。而中国人所谓的“理”是用事实构成的,而不是用事实背后的规律去说明。史学大师吕思勉指出中国史学不是真正的历史学,因为中国的历史学是用事实堆砌的,其中没有任何对这些事实之所以产生背后的状况进行的研究,所以他说:“现代史学格言是求状况,而非求事实。”

西方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正是从事实之外找规律,即事实是依据什么存在和发生的。就像苹果掉在地上这件事,牛顿所想到的是天地一体并受某一规律支配。而这时的思维与苹果掉地上这件事无关了。所以爱因斯坦说:“从经验事实是不能归纳出基本规律来的(如引力场方程和薛定谔方程)。一般地可以这样说:从特殊到一般的道路是直觉性的,而从一般到特殊的道路是逻辑性的。”

所以拥有好的直觉是阅读的关键,正如《圆觉经》所言:“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所谓正见(佛教八正道的第一个)简单而言就是摆脱一切束缚的直觉的意思。例如《心经》就是指出人如何拥有正见的阐述。同时,要认识到,所谓摆脱并不是脱离一切束缚,因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而是不被其束缚,《道德经》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而这句话的“抱一”是什么都不抱的意思,而不是抱住一个的意思。所以《金刚经》云:“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

所以读书不是仅通过大量阅读就可以掌握知识的,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就像大数据搜集的数据再多,理解不正确也没有意义,问题在于如何解读数据,而解读能力在于提出问题能力,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于直觉能力。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中国人在高中的数学都非常好,但是中国学生一到了本科,尤其是研究生阶段就与美国学生拉开了非常大的距离。其原因就在于数学只有通过直觉才能理解,不是通过会做题去理解的。研究数学认知的法国神经系统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在1997年出版的《数感》一书中总结道:“对数字的直觉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脑海中。”《[美]马里奥·利维奥《最后的数学问题》270页)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创新的来源时说:“直觉的工作超越理性,众所周知,创新是直觉战胜逻辑。”人在幼童阶段的直觉能力最好,明代李贽的《童心说》中指出,没有童心“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中国教育的问题就在于没有保护好人的天性,而被大量的被学业所阻碍。

正如会考试不等于会思考一样,用事实也不能说明事实。在实践中,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都被这种思维方式阻碍着。例如在中美谈判中导致问题无法收拾的局面就在于中国方面喜欢用事实去说明问题,但美方是通过事实背后的状况进行理解和分析。因此,事实越说的多越麻烦。所以川普在访华后恍然大悟的说:没想到美国有这么多工具可以用来对付中国。中国人完全没有意识到美方通过一点扩展到全面理解。这就是对问题的把握和理解方式不同导致的。明恩溥在《中国人的气质》中指出中国人这个问题:“即以一种富有理解力的,实践的方式把握住一个客体。”哈佛大学教授史华慈就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只会万变不离其宗,不会由同种单一向多种多样的发现与创新。

所以,恩格斯说:“读书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能够被把握是由于我们的直觉,而我们的直觉来自于我们的感性能力,而我们感性能力是处于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着、束缚着并同时被解放着的历史进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所以,读书不是学知识,而实际通过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发展自身的直觉能力。正如《道德经》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鲁迅先生说:“老子五千语,要在不撄人心。”

不读书一样可以以有非凡的成就,正如美国20世纪之前的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几乎都没受过什么教育。例如被以“低能儿”名义赶出学校的爱迪生……等等。而自二十世纪以来到今天为止,除了物理学的一点进步之外,一切科技的进步都是基于十九世纪的基础理论之上的实践,而这些人大多数也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尤其是十九世纪中期之前,即便受过教育也是与其理论贡献无关的。一百多年的基础科学理论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不是因为人们读书少,而是人的直觉能力被社会的发展阶段阻碍着。因此,社会革命比读多少书都能够改变人的命运。所以,让我们期待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到来吧!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