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困境是中国理论困境的表现
1
中央发布的支持民营经济31条一点作用没起,昨天国务院又向全国征集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十个方面的线索。我相信这依然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没有人提供出来。因为,阻碍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首先是我国在政治理论上的极端落后状况,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的一切问题都不可能获得解决。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我国最缺乏的就是理论思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00岁时深情的说:“在我生命吃力的年纪,我会把最重要的话对中国说”:中国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缺乏思想市场。
因此,今天的中国必须认识到缺乏思想和理论已经让中国寸步难行,所有政策都是以水济水,以火济火之举,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积重难返。正如列宁在《怎么办》中的一句名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所以,现在必须从思想和理论工作上入手,以指导并纠正一系列错误的理论所引发的社会混乱,尤其是让人们认识并纠正二千多年以来禁锢人们思维的原因以建立起新的世界观。正如毛泽东在1917年9月22日晚,与张昆弟、蔡和森等人对国家命运所总结的:“现在国民性情,虚伪相崇,奴隶性成,思想狭隘,安得国人有大哲学革命家,大伦理革命家,如俄之托尔斯泰其人,以洗涤国民之旧思想,开发其新思想。”
正如当年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引发的关于真理问题上的大讨论一样,在今天,对于自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则应当搞清楚。这个问题曾在改革开放初期探讨过,例如周杨提出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遭到了邓力群、胡乔木这种对马克思主义一窍不通的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批判,最终邓小平同志以“不争论”结束了这场探讨。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是现在不争论一下是不行的,否则就不知道中国面临的到底是什么问题,从而也就不能得到正确的方法。
“不争论”在那个时期是正确的,因为对于马克思主义,不仅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包括前苏联也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正如列宁指出的:“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聪明,而是历史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让他们理解的程度,因为存在决定意识,即,当一个人,尤其是后发国家还没有处在马克思所阐述的那种环境中时,就不可能获得理解,同时也不可能理解辩证法,正如《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第二条:“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第三条:“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肯定有人会说,今天的世界比马克思生前所处是世界要进步的多,他的理论怎么能够解释今天的问题呢?对于这样的问题,他们没有注意到,人类一切伟大思想的诞生的时期都是在历史剧烈变革的初期,例如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的苏格拉底、释迦牟尼,老子、孔子等等,那么同样19世纪正是欧洲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众多思想家、科学家,今天的世界发展依然处于他们的理论的指导下,马克思是这些人当中的杰出代表。正如杜娜叶夫斯卡娅在《哲学与革命》中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批判的:“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把握住目前的新趋向与马克思当年看到其萌发的那些新趋向、或他所聆听的新声音之间的连续性。他们自己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作为错误意识的意识形态的最好实例。”
因为,迄今为止,这个世界以及各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所展示出的场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点有别于马克思理论所开辟的道路,都可以在马克思理论中找到,而不管国与国之间的发展道路有多大区别都同样遵循一个规律,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思想家萨米尔·阿明所说的:“《资本论》这个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肯定的智识与政治工具证明了,它自己就是正确预言资本主义现实的历史演化总路线的最好工具。没有一种在马克思主义之外的情况发生——或者说,常见的情况是,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这个现实的尝试,而得出类似的结果。”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伪命题,是不可能存在的,正如物理学、化学等一切科学一样是普世的。所以,在马克思阐述的历史规律前提下,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拿不出一个中国道路有别于西方道路的案例,一个都不可能找到。因此,今天的中国必须从重新理解马克思开始。
2
民营企业或资产阶级私有制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发展生产力等方面,而在于它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这是因为只有资产阶级私有制这个条件、才使人的再生产的历史进程处于变易的绝对运动中,它的一般结果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即全人类的解放!只有认识到并理解了这一理论核心才能称之为共产主义者,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理论方面,共产党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在当前运动中的同时又代表运动的未来。”
所以,理解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困境,就等于同时也理解了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一系列问题上处于困境的原因了。而要破除民营企业的困境,首先就要破除长久以来对马克思理论的错误认识和解释所形成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而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就要正确理解马克思理论中的一系列概念,尤其是“共产主义”、“阶级斗争”等诸如此类的这种关键概念。
因为,马克思理论中所使用的概念或范畴都不是他发明的,他只是改变了它们所原有的意义并赋予了新的内容。所以,不理解马克思所使用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就很容易与他所批判的并与之斗争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混淆,从而将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再次堕落成了一种意识形态。这个问题在马克思生前就发生了,以至于马克思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恩格斯曾借用德国诗人海涅的名言替马克思表达了对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的区别:“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因此,要认识到,使用这些共产主义、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等等这些概念的文章并不代表就是马克思主义,而且在绝大多情况下恰恰相反,都是马克思所批判过的反动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去世之后的所谓“马克思主要理论家”的绝大多数文章基本都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犯了错误。换句话说,在没有理解这些概念的正确含义的情况下使用了这些概念,这不仅让马克思理论被人难以理解,尤为严重的是,这样的理论为封建主义的复辟提供了道路,正如托洛斯基把国家所有制等同于工人阶级的国家、等同于公有制,而这只不过是把过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换了个说辞。正如》共产党宣言〉第三章所揭示的那样,封建主义和反动力量就是打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旗帜进行活动的,正如马克思曾说过:“陈旧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
例如在中国,在儒家思想的束缚下,把“天下大同”与共产主义联系起来;把“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与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把“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联系起来……等等诸如此类的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儒家思想。在苏联也是如此,列宁说过:“剥开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外皮,你会发现里面是一个俄罗斯沙文主义者。”
马克思之前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家们是把共产主义、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化、理想化的,即把共产主义作为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相对立的一种远大理想、原则和目标,而马克思认为实际恰恰相反,共产主义恰恰是被资本主义实现的,因此,不能被资本主义的对人的异化或物化的现象所迷惑,而要看到它的本质所具有二重性,所以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与事物的本质合二为一,那么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余的了。”
而在苏联和中国,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这些概念一直都是与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社会相对立而使用的,这样就从根本上扭曲了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马克思使用的社会主义是与过去那些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而使用的,而不是与资本主义相对立而使用。因此,“共产主义”这个概念在马克思那里是作为一个历史运动而使用的,而这个历史运动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本身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过程,因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必须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并通过对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扬弃而实现的人的解放。所以,没有资产阶级私有制,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就不具备,因为没有可扬弃的东西,从而陷入历史周期律。
3
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这么简单的辩证逻辑关系是需要深思熟虑才能理解的吗?因为资产阶级私有制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否定了国家所有制,即封建所有制,所以《共产党宣言》指出:“例如,法国革命废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而当年封建所有制的进步性在于它否定了奴隶主所有制,所以《共产党宣言》指出:“废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关系,并不是共产主义所独具的特征。”
而马克思之所以批判资产阶级所有制,并不是否定它过去的革命性,也不是否定它现在的进步性,而是它未来历史的永恒性;马克思承认并证明资产阶级私有制及其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来临前的最后一种所有制形式和政治制度,正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所给出的结论。因此正是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共产党宣言》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因为,资产阶级所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的,所以,它不是一般所有制,即个人所有制。而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也就是一般所有制。简单而言,就是最大的、最普遍的所有,即每个人的私有,就是公有。除此之外,无论是国家、阶级、股份有限公司,社会及一切人类共同体中一切形式的所有制都被称为私有制。(注:私有制社会是人类共同体;公有制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因为共同体是货币的直接形式。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指出“货币直接是现实的共同体”。)因此《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而个人所有制是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达成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就是分工的发展,而分工=私有制。所以消灭或阻碍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就等于消灭了分工,经济发展立刻就停滞了。因此,既要经济发展,又要阻碍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发展那是不可能的。
而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理论和运动的反动性就在于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私有制,而没有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恰恰是在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基础上实现的。正如马克思对这些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所批判的:“这些蠢材越是不懂得资产阶级制度本身的伟大和暂时存在的必然性,他们那副奴才相就越令人作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509页)
简单而言,资本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就必然发展分工,而分工的发展就必然创造出更多的企业和就业。因此,私有制的发展,即分工的发展必然不断推动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这就让政治权力不断转到无产阶级手中。正如今天的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自称并以自己是工人阶级政党为荣。美国选举的质询候选人的制度是美国工人阶级建立的,最初在伊利诺伊州Winnetka施行,后称为Winnetka制度,在1901年由全美工人联合会采纳并推行全国保留至今。
所以《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注意:《共产党宣言》中所有文字的逻辑关系要这样处理,即在阅读和理解时要否定和肯定同时展开,即辩证的)
因此,《共产党宣言》最后总结性的指出:“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运动是指历史运动,不是革命行动。推动资产阶级的进步的历史进程就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历史进程,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发言中号召无产阶级的支持进步的资产阶级,并在这一进程不断与之斗争,因为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就是无产阶级不断解放自身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如果是国企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那就是帝国主义。如当年的德国妄想通过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本国的政治权力集中,形成一种集中相对的优势资源力量对它国经济打歼灭战的方式对世界进行奴役。因此,对民营企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政治思想和理论直接反应世界各国在政治和外交上对待中国的看法、态度和交往形式。
总之,现在中国对民营企业问题的认识和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这个问题上从政治思想和理论上进行全面的变革,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做出说明和宣传,以再次创造一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