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艺术与思想的深度
看一个人的书柜,基本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思维水平。同时,水平行不行与书读的多不多不是直接关系。不会读书,读再多,也是废物。吕思勉对拼命读书有句话:“若要盘剥,性命交托。”
因为读书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诀窍在于对每一位作者思维脉络的把握能力。是把各个不同的思想作品进行总的综合能力而形成的高度的思维抽象能力。这种思维能力一旦建立出来,读书的速度是极快的。没有这种能力,读再多书,思维都只能是片面的,只能建立起理性,而理性思维是不能写出牛逼的著作的。
黑格尔有句话:“理性多强大,就多狡猾。”思维水平高的,搭一眼就能干翻你。因为人家不看你说什么,而看你的思维水平。因为理性思维是有前提规定的,离开这个规定性,你就不能思考,所以也不敢离开。
不敢离开就只能在思维上“狡猾”,即在有限的范围内思考问题,前提一变,后边全是废话,即便有几分道理,也是片面的。古人讲:“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也就是说会思考是通过“百虑”找“同归”的部分,扬弃“殊途”的部分建立出“一致性”,这才能叫会思考问题。
书应该是越看越少的。所以《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指会思考和会实践的状态。马克思也指出尽可能的占有知识材料,但到最后只会形成一种貌似抽象的结果,但这种抽象思维去做事每一步都是实践的,是能抓住事物的根本的实践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