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马克思:超越语言的藩篱
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看不到完整的解读马克思理论的著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把握他的思维方式,因此形成理论空白,更重要的是扭曲严重。
很多人最早接触的都是他的理论著作《资本论》,其“晦涩难懂”的程度,在出版后就没一个能理解的,所以在第二次出版的时候他说:“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的很差,这已经由对这一方法的各种矛盾的评论所证明。”那个时候对他著作的指责,跟我们今天看到的是一样的。比如:太抽象,形而上学,不实际,光批判没建设等等。还有人通过黑格尔去试图理解他的方法。马克思说:“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他截然相反。”
由于不了解他的思维方法,面对这种巨著,你就不能把握各个问题之间的联系。单靠通过他著作去把握根本做不到。有人穷其一生,都只能理解一部分。比如著名的学者大卫·哈维说:“虽然我多年来教授《资本论》,但书中的很多关联我至今还没有完全揭示出来。”
对这种问题,马克思本人都承认“我没有别的办法”,最后他只是对读者提出了鼓励:“在科学上没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因此对马克思的理解是检验我们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马克斯·韦伯曾经说过的,要判断一个人智识的严肃程度,只要看他对马克思和尼采的态度。能看到这一点,韦伯了不起。包括波普尔也指出:“马克思的出现让社会学再也不能回到从前了…所有现代学者都应归功于马克思。”
但是如果不理解他的思维方式,那完整解读很困难。其实马克思的思维太简单了,真正做到了“大道至简”,问题在于这么简单的思维方式只有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人去思考才是可能的。但是,成为真正的人恰恰又是最困难的,萨特说:“我们都不是完整的人”,这就是事物的两重性。
简单到什么程度?尼采曾说:“我的野心就是要在10句话内说完其他人要用一本书才说完的东西”,就这么简单。但是这个目标他没完成。其实马克思完成了,那就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10个问题+1个总概括。所以恩格斯指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但是别人要想理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同时你能用来表达的是文字,而文字是不能表达出这种层级的思想的,这又是一个事物的二重性。所以维特根斯坦说:“我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共产主义者。”但是没有解释,因为他知道太难解释了。所以他在谈《逻辑哲学论》的主旨问题时指出:“关于可以被命题,也就是被语言(并且在同样的意义上可以被思想的东西)所表述的东西以及不能被命题所表述,但可以被显示的东西的理论,我相信这是哲学的主要问题。”海德格尔也指出,马克思本人及对马克思理论的理解主要受困于语言问题。
但是如果不去理解,我们就被困在这个时代了。我们必须回顾过去,看看我们遗漏了什么,而那里只有马克思是最被曲解的思想家。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继续前进,否则就是历史的徘徊。这就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