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与社会倒退:警惕唯科技论的政策陷阱
1. 问题的根源:以科技之名,行倒退之实
我们大家现在应该关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国在各个产业的政策方向和措施方法是有严重问题的。问题的根源在于政府错误地认为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或转型的动力,而没有认识到,这样的做法是反作用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核心力量。
当然,这不是说科技进步是坏的,而是说,政府没有意识到这样的政策方向无非是主动让利益集团绑架自己。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关系到中国的命运,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危害性,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益处几乎是相等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中国的命运。马克思有句名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那么今天也可以说,信息与制造技术的进步,为我们社会带来了强大的金融势力。
计算机天才约翰·冯·诺伊曼认识到,“科技会逐渐从强度、物质和能量问题转变为结构、组织、信息和控制问题。”这是一个政治和社会问题,而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显然没有充分认识到,总是在思维中采取“先进替代落后”的模式,尤其是在遇到环境问题后,在城市、工业等政策上采取了错误的导向。
这导致政策在推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在推动社会退步。没有意识到所推动的产业政策方向,恰恰是摧毁政治方向和社会结构的力量。正如刘易斯·芒福德指出的,在政府错误地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生产能力和科技创新时,政治和社会必然遭遇“羞辱性的失败和可怕的社会损失”。
2. 二重性:打断历史联系,消灭人的精神载体
事物是二重性的,技术发展必须与人的发展同步。技术发展必须带动人的发展,而不是技术对人的奴役。犹太祭司萨罗米曾说过:“世界上善多于恶,但高出的并不多。”换句话说,技术对人的进步的帮助和对人的压迫就在毫厘之间,保持它的正面大于负面的影响是一个国家需要高度关注的。
但是,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技术进步成为金融利益集团依附的载体,而政府意识不到这是一个深刻的政治问题。由于愚昧地认为进步的技术就是进步的社会,这导致推出一个政策的同时,就出台一个打压甚至消灭所谓“落后”的政策,这就必然被利益集团绑架。
马克思指出:“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就已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由于这一简单事实,就形成人们的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人类的历史。”
但是中国的各种政策导向,打断了历史的联系,打断了人们的脊梁骨,也就是精神载体。且不说我们的城市,我们可以看看,不要说一百年前,你就是50年前的中国产品还有多少在制造?你如果觉得这个问题奇怪,那你去看看,在美国依然能买到全新的蒸汽动力汽车。在eBay上,上至三万年前人类发现火后使用的燧石刀,到今天的所有产品都没有消失,都在生产。工业文明以来所有产品目录,全部都在上面,它们没有消失!如果在中国,谁让你去生产?车老了都不让你使用。
尼采说过:创新不是展望未来,而是回望历史!
3. 谬误之源:对科技发展基础的错误认识
我国政府对科学技术发展基础来源的认识是错误的。他们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自于大学和研究院,或者说来自企业的创新,而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这是极其荒谬、愚昧的认识。
这个世界的所有发明,没有一个是某个人的看法,而是社会中的一群人共有的。即便是爱因斯坦这种天才,也不是独立发生的。科技的发展轨道比任何领域都要固定,它呈有序的时间序列出现,不是一厢情愿的出现,更不是等待天上掉下一个天才。这不是什么意淫出的“弯道超车”或“跨越式的创新”。爱因斯坦有句话:“上帝是不掷骰子的”。这就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达成目标,这纯属胡说。
例如发明白炽灯泡的一共是23人,爱迪生不是第一个,比他早的好几个。所以是社会造就的,不是天才的发明。曾担任微软技术总监的内森·麦沃尔德说:“洞察的能力并非来自天才,天才只是能很有效率地提供洞察力。”因此只有造就适宜人发展的社会环境,才能有大规模的创新,而不是对着大学和研究院那些人瞎鼓励,没用。
所以美国去年自1973年以来第四次大规模组建陆军未来司令部,着眼未来大国陆地战。报道中特别强调对城市的选择。为什么呢?因为不同城市的人的发展程度,尤其是它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创造力影响程度是不同的。而我国天天胡说,所有的政策方向本末倒置。
4. 根本出路:在社会关系上发力,实现人的发展
科学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发展上,而人的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环境的孕育,这就是国家该干的事。你们见过哪个先进国家没事就召集科学家、企业家开会?因为他们是社会的产品,一堆零部件而已。你跟一堆零部件能探讨出什么事出来?
所以,不在社会关系上发力,整天跟一帮零部件瞎研讨能探讨出什么出来?
关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都是如此认识。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换成其它哲学家的话怎么说?尼采有个概念叫“权力意志”,它就是与“存在”、“生命”、“生成”一个意思。很多人把它理解成精神性,从而把尼采当作唯心主义,这纯属误解。
尼采说,“着眼于生成范围的生命之相对延续的复合构成物”,这种支配的构成物是由艺术、制度、科学、社会、宗教等价值因素对人构成影响。所以尼采说:“改变一切,成为人类可以想象的,可看到,可触摸的。让这个成为你们求真之意志吧,你们所谓世界,先应当成为你们可创造的。”这就是“重估一切价值”的意思之一,也就是说,调整、改变这些价值因素就是改变人,就是人的存在,就是权力意志。所以他说“上帝死了”,人由自己创造的此岸世界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