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历史的“乡村振兴”:撕裂中国的政策谬误

不能正确看待历史进程所形成的各项政策,会把自己撕裂的。就拿“乡村振兴”的政策来说,就是撕裂自己的举措。

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城市化,就是要不断地吞噬无产阶级。因此,就要尽快地把农业人口转变为无产阶级。而那些小资小农们在面对历史车轮向前滚动时,“善心”发作了,要消灭“坏”的问题。因此马克思指出:“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剩下的只有“挣扎和冲撞”。

因此,目前的各种政策是与历史潮流反着来的。中国目前的困境,是发展出的资本家数量与无产阶级数量不匹配,使得生产无法顺利进行。“简单再生产不断再生产出资本关系本身:一方面是资本家,另一方面是雇佣工人;同样,规模扩大的再生产或积累再生产出规模更大的资本关系:一极是更多的或更大的资本家,另一极是更多的雇佣工人。”(《资本论》)

“资本的积累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资本论》)。所以,将农业人口转变为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群众受压迫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无产者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富。”(马克思)

在反动派看来,这当然是矛盾的。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一种历史生产形式的矛盾的发展,是这种形式瓦解和新形式形成的唯一历史道路。”(《资本论》)而反动派们留恋过去的“田园诗”,意淫出城乡结合的剧本,演出历史的滑稽剧。

反动派鼓励农民安居乐业,在马克思看来是对农民最残酷的剥削。所以恩格斯说:封建剥削的根源不是由于人民被剥夺了土地,相反,是由于他们占有土地而离不开它。

资本主义消灭以往以家庭为基础的文化传统,在反动派看来是消灭了自古以来本民族的社会基础,即传统文化。但其实恰恰相反,资本主义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能够“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形式创造新的经济基础……在适当的条件下,必然会反过来转变成人道的发展的源泉”(《资本论》)。

例如,今天那些发达国家在尊老爱幼方面的表现,都优于农业文明的传统文化。中国的墨子早就提出过“交相利,兼相爱”。正如吕思勉指出的:倡导以利导之的,是高洁之士;而用道德教化的,都是蠢货。正如老子所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