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边主义的必然:为什么资本主义世界容不下“多极”?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是单边,没有多边。在政治上也不存在多边政治,必须是单边政治。破坏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妄图多边政治关系的建立。马克思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等著作一直提醒这个关键问题。妄图多边是灭亡之道。
为什么多边政治是不可能成功的?让我们先看看《共产党宣言》这段话: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共产党宣言》是一个总结性的、抽象的文献。它的逻辑关系非常复杂,有时一段话的处理都需要具备庞大的理论支撑才能理解。比如这段话,无非是前一段去世的美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沃勒斯坦的“现代世界体系”研究的范围,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能是走向一个世界帝国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是以不断消灭多极政治体系为发展的生产体系。所以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称为国际主义不是随便说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须拥有一个政治和经济的核心,但是这个核心并不是说某一国说了算,而是核心中的成员国。但成员国围绕的运动中心有一个,现在就是美国。读者可以想像画三个圈套起来:西方、G7、美国,就是这个体系。所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有很大原因在于外交上贯彻了毛泽东制定的以美国、欧洲、日本等国为核心的“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战略。
后发国家不可能拿走或者说发展起来后再建立出一套体系。如果真能建立出一套也可以,但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苏联就是例子。马克思用庞大的理论体系就是证明了这一点,后发国家再先进也只能从属或者说融入资本主义的核心,不能另搞一套。但这种从属并不是指附庸,而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言的。不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圈子里,就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