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问题的提出:被遗忘的科学
我问过许多人一个问题,其中包括很多党校的专家、教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什么意思?”令人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够正确地回答出来。这说明他们没有唯物史观,因此也就不知道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什么。正如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序言中指出的:“只要他为党去讲哲学和写哲学,他就只能人云亦云,只能对著名的引言在党内提出一些微不足道的见解。”
马克思说历史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它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那么就是历史发展而来的,不是凭空而来的。所以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就是理解这门科学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想理解或思考一个问题,就需要从所有问题的总前提,即历史出发才能够进行。
历史的前提是二重性的:一个反动的力量,一个进步的力量;只不过一个是在消亡状态,另一个是在生长状态。如果不能够正确地分辨它们,就会导致本该消亡的事物被重新唤醒,以至于壮大形成毒瘤,而成为历史的阻碍。所以马克思在他辩证法的经典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开篇写道:“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二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就指出了这种问题。
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也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所以他说:“世界史即近于人类知识之全豹,那么,我们如何掌握它?”
(2)建设性与破坏性: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问题,我尽量把问题解释得简单,点到为止。
对于社会而言,从下往上则是建设性的,从上往下则是破坏性的。马克思指出:“在今天,只有政治上的迷信还会妄想,市民社会必须由国家来维系,其实恰恰相反,国家是由市民社会来维系的。”这个规律通过历史就能发现它的科学性。
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的基础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而该战略的实践则在军队中把“支部建在连上”,和在政权基层结构的建立上取得成功的。改革开放的成功也一样,是建立在乡镇企业、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层启动上。这样就形成“上对下负责”,即以实际需要为目的的政治活动。
所以国民党到台湾后的改造则从基层开始,仿效麦克阿瑟在日本的土地改革,强迫地主以低价出让土地,谓之“耕者有其田”法案,成功地奠定了统治基础。
而一旦“下对上负责”,则必然通过官僚体系实施,而官僚体系就成为压迫社会的力量。因为“下对上负责”必然是责任落实到人,因此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官僚体系中的每个人则不会有任何担当,因此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就泛滥了。若要官僚担当也可,必付出相应的代价以换取“担当”。
黄仁宇说:“这种制度以上级理想为原则,不以下级实情为准据。是以经常要由上至下加压力。因之整个制度上不尽不实之处,积年累月压至下端。其顶要发生功效的地方可能为顶不实际的地方。传统作者称其为腐化,系揭露其因,而忽略其果。”
而这时的危险就降临了。面临腐化,则高层必然以强化道德观念对官僚集团进行约束。而以道德、纪律约束官僚体系是中国自古以来,尤其是明清统治的手段,是封建统治下的官僚制度的老谱儿。黄仁宇称为:“官僚政治自认自然法规已被它笼致无余……好像千古定论,都可以由它自定的道德标准一手包办。这和希腊思想家认为自然法规需要不断地发现才能展开迥然不同。”
(3)问题的本质:现代文明与封建之争
今天的中国与当年的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是一致的。即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者所指出的,中国问题归根到底是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文化所导致的。由于没有彻底铲除这个根源,这些封建因素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壮大了,它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阻碍。
也就是马克思指出的:“在一定阶段上,资产阶级推动新的生产力……以及通过生产力发展起来的交换条件和交换需要,同现存的、历史上继承下来的而且被法律神圣化的生产秩序不相容了。就是说,同封建社会制度不相容了。”
中国大陆内部的政治、经济的社会问题,香港、台湾、中美关系等所有问题都是同一个冲突导致的,即封建思想和文化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因此所有问题都是对这个问题产生的反应,也就是说,针对的都是同一个对象。我们今天看到的,其实都是封建势力没有被肃清所导致的。
只要是现实中所有表现出来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的本质。因此针对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纸上谈兵和胡说八道。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直接合二为一,那么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今天的中国,各式各样的文章和评论都是针对事物的表现形式而进行的,而没有一个是针对事物的本质而进行的,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只有用理论思维,正确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才能看清楚问题的本质,进而才能看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而今天在中国网络上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反应,他们连批判的对象都搞错。
恩格斯指出:“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都不能把它看做证据。相反,经济科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征兆,并且从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
因此,今天的中国根本没有所谓的左右之争,而是现代文明与封建之争。不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建立出政治理论,因此也就做不到马克思指出的:“基本观点像一根红线贯穿党的一切历史文献”。
(4)革命党的性质:超越意识形态与统治
意识形态是思想的阻碍,严格说,“他们的头脑不受他们支配”(马克思)。因为任何意识形态都是社会的产物,不是原因,也不可能是原因。斗争、革命、解放不是思想活动所导致的,而是历史活动本身形成的,是由全部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即历史发展中的工业、商业、农业等全部状况所决定的。这个道理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同一个逻辑。
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我们革命的首要问题。”但革命是什么,又是哪种革命,则必须要进行生产关系的分析,而在分析前必须知道党是什么性质。因此,理解革命党的性质,先要简单了解下《共产党宣言》的思想。
共产主义政党与其它政党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革命党,而不是执政党。执政只是它的活动,而不是它的性质和目的。为了便于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参照《共产党宣言》,用三个基本观点去简单地理解一下:
-
**不是用一个新政权替代一个旧政权,而是对以往这种政权更迭方式的彻底否定。**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特别要注意,文中的“所有制”不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所有制概念,而是指国家概念。这个概念在这里的使用是指资产阶级还没有取得完全统治的情况下的“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也就是说,这种国家的经济性质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的形式,但是政治还是封建的形式,即官僚政治。这种政治的特点,马克思指出:“通过如任意征税、没收、特权、官僚制度加于工商业的干扰办法来捉弄财产。” 在这种封建官僚体制下,资产阶级的财产无法获得保证。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工业越发展,‘忠于职守的官吏’就越多,这些人或者由于狭隘,或者是出于官僚对资产阶级的仇恨,总是千方百计的刁难工厂主。”而且由于资产阶级的世界性经营活动,资产阶级必然要求本国的政治、法律、政策等具有先进国家的条件以利于交往。也正因为如此,反动派们就把他们污蔑为外国势力、自由主义、外国买办等等。正如《共产党宣言》对那些反动派所讽刺的“自由主义越来越严重了”。鲁迅也说过中国人的这个祖传老谱儿:“宋末有所谓‘通虏’,清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的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
**不是以一种进步的思想取代落后的思想。**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共产主义者不提出任何特殊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运动……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的吗?”
-
**不是以一种道德取代另一种道德。**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的:“共产主义要废除永恒真理,它要废除宗教、道德,而不是加以革新,所以共产主义是同至今的全部历史发展相矛盾的。”
正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的,共产党的目的在于消灭自己。这也是邓小平多次指出的党的问题核心。因此,只有站在革命党这个角度,才能看清问题的本质。如果站在执政党的这个角度,就会沦为封建的、小资的、空想的等等这些反动的社会主义(见《共产党宣言》第三章)。
因此,只有站在这个角度,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凡是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的,都是反革命。那些网络“正能量”们就是这样的人。它们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同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