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不能说明事实:求状况,而非求事实

“事实不能说明事实,求状况,而非求事实”,这不仅是史学治学格言,也是自然科学的治学格言,因为凡是事实,皆属现象。

大多数人都把科学与经验科学混为一谈,即认为一切科学都出自经验,把不依据经验、不可研究、非实在的现实,看不到摸不到的都称作幻想、想象,或是非科学的。而不知道真正的科学基础恰恰是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看到,中国很多学生在专业本身上并不差,但是出不了成果,就在于没有这个能力和认识。

胡塞尔说:“经验主义论证的基本缺点是,把返回‘事物本身’的基本要求与一切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论证的要求等同或混为一谈。”

比如大数据,它是事物发展中某一阶段的统计结果,虽然可以作为分析、理解的前提,并以此作为经验的知识加以总结,但是不能作为对事物本质理解的前提,因为它只是现象,是被生产出来的,不可能是事物的本质。因此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两者之间往往差异很大,甚至是与事物的本质矛盾的。如果不能找出事物的本质,那么把大数据所获得的结果作为对问题的理解进行处理,那就会形成矛盾的不断累积,最终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就像盖一座建筑,其结构本身再科学也没有用,它首先必须考虑地质、气象等问题。进一步还要考虑周边的环境问题,例如交通,甚至风水。再进一步,根据建筑的性质,还要考虑社会关系的问题。更进一步,考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问题,包括政治、经济等等各项关系。例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建造者雷恩爵士在《建筑文册》中指出:“建筑是石块所造的政治学。”

恩格斯说:“我们注意的是关系的生成与消逝,而不是什么东西的生成与消逝。”所以西方在地理学、城市规划等专业发展出一支马克思主义学派,例如列弗斐尔、大卫·哈维等人。这就像爱因斯坦认为的,物理学家以为由一些基本定律和基本概念组成的严密体系可供使用,就能搞研究,是错误的。这些目前掌握的规律未必是对的,必须要在更加深刻的基础理论上进行研究,即对各个事物之间关系建立起联系。

因此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的“证伪”意义就在于,凡是被经验证实的,都可以被证伪。越是反复被证实的理论,越是容易被证伪。黑格尔也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那么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要灭亡的。

这种对各个事物建立起综合联系的能力是什么?是直觉。而什么是直觉则很难被描述出来。恩格斯说:“合理的幻想,就是综合。”所以爱因斯坦说:“日常思维的基本概念同感觉经验的复合之间的联系,只能被直觉了解,它不能适应科学的逻辑规定。……把科学这座大厦同概念的逻辑空架子区别开来的唯一东西,就是全部这些联系。”

马克思说人类理性是最不纯粹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那些“理性主义者”,称之为糊涂蛋,社会渣滓。爱因斯坦说:“直觉超越理智,创新是直觉战胜逻辑。”

理性是个什么东西?有计划的预谋杀人最理性。认为杀人不理性,只不过是认为他不该杀人这件事。但该不该杀人跟有没有理性有关系吗?一点关系没有,跟感性有关系。

一百块的包,跟50万的爱马仕包的区别在感受,不是物质本身的使用,而是感性的需要。而这种感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并通过社会建立起来的。因为人打扮自己并不是给自己看,而是给别人看,是对象性的。

因此,社会科学的根本就在于创造出利于人们的感性健康成长的社会关系,才能解决社会诸多的问题。所以马克思说:“全部历史是为了使‘人’成为感性意识的对象和使‘人作为人’的需要成为需要而作准备的历史。”感性发达,就能拥有“好的”直觉,那么掌握知识速度就很快。没有发达的感性,最多读几个博士,当个社会零部件。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说了这么多,应该能知道,“事实根本不能说明事实”的道理是为什么了。马克思说:“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那么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