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冲突的本质:一场围绕劳动者解放的斗争
中美能谈成吗?肯定能,也必须能。任何分析都不能超越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就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不是你想超越某个阶段就能超越的,认为自己能超越那是做梦。
中美问题究其根本就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冲突。马克思说:“一切历史冲突的基本根源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交换形式三者之间的矛盾”。这个题目很大,为了便于理解,咱们缩小到马克思的核心思想就可以发现,中美谈判的全部核心内容,就一个目的——劳动者的解放!正如林肯当年提出的自由、解放!
德国思想家桑巴特在《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中指出:“美国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模式正在得到最准确实现的国家。”为什么他这么说?我们看一下美国自共和党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在宪法、法律制定上发生的变化:
-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提出美国土地属于劳动人民。
- 1865年,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禁止强迫劳动。
- 1901年,由全美工人联合会采纳并推行全国、保留至今的选举质询候选人的制度。
- 1905年,老罗斯福总统在劳资对立中进行政府干预,支持劳动者。
- 1935年,出台《劳资关系法》,规定劳动者有权利组织工会。
- 1935年,设立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
- 1935年,出台《社会保障法》,规定劳动者的伤残、年老的福利保障。
- 1938年,出台《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工资、童工保护等。
- 1963年,出台《同工同酬法》,规定男女同工同酬。
- 1964年,《民权法》禁止歧视。
- 1967年,《年龄歧视法》禁止基于40岁以上雇佣的年龄歧视。
其它还有很多,如《职业安全和健康法》等就不一一列举了。尤其要重视的是,美国的《专利法》和《版权法》也属于保护劳动者的法律范畴。
由于全球化,解决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冲突就从一国之内,发展到国与国之间的冲突。问题就这么简单。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中美之间产生的各种现象,以及双方谈判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都能找到,就是这个原因。
美国并没有达成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还需要继续改造自己。但桑巴特的意思是,美国实现了马克思所设想的路径。
因此,美国要求中国的,与中国的长远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中方觉得表达方式不能接受,恰恰证明了长久以来在思想理论上的落后,也就是说,反映出中国的理论与实际是相对立的这一事实。
社会关系每进步一点,都要比建设无数个大学对人的教育有效果,都要比无数个“2025计划”更能提升制造能力。因此,社会关系进步是一切进步的源泉。